
環規院概況
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人事處)
科技發展與國際合作處
計劃財務處
戰略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管理
與政策研究所
水生態環境規劃研究所
大氣環境規劃研究所
生態保護修復
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投資與產業綜合研究所
形勢分析與規劃評估中心
生態環境風險損害
鑒定評估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規劃與政策
模擬技術中心
生態環境工程咨詢中心
土壤保護與景觀設計中心
碳達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黃河生態保護研究中心
重金屬環境風險防控
研究中心
氣候投融資研究中心
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態環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聯合研究中心
環境保護稅研究中心
農村環境保護中心
生態環境補償研究中心
生物多樣性與
自然保護地研究中心
美麗中國研究中心
無廢社會創新中心
新污染物與環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與減排研究中心
企業綠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與經濟
核算中心
EOD創新中心
水生態研究中心


組織開展國家、區域、行業等生態環境預測模擬研究;組織開展生態環境預測與政策模擬的基礎理論、模型方法研究;負責建立生態環境大數據、模擬模型及決策支持平臺;開展不同規劃目標、政策手段對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影響的模擬分析;開展生態環境承載力評價預警研究;組織開展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生態環境精準治理技術研發;歸口負責國家環境保護環境規劃與政策模擬重點實驗室平臺建設與日常管理等工作。
主 任:蔣洪強
副 主 任:張偉
首席專家:曹東
部門秘書:劉潔
電 話:+86-010-89658300
生態環境規劃模擬室
(1)生態環境規劃模擬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開展生態環境規劃模擬的基礎理論研究;開展水質模擬與方案優化、水污染損失評估等模型方法的開發研究;開展“形勢分析-未來預測-目標制定-任務方案-規劃投入-實施評估”一體化規劃決策支持系統的開發。
(2)生態環境規劃模擬評估應用研究。開展國家、區域、行業等生態環境預測模擬研究;開展不同規劃目標、規劃任務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模擬研究;開展面源清單、生態環境負債表應用。
研究室主任 :吳文俊
主 要 成 員:劉年磊、段揚、高月明
生態環境政策仿真室
(1)政策模擬理論方法研究。開展生態環境政策模擬的基礎理論研究;開展投入產出(IO)、一般均衡模型(CGE)、系統動力學(SD)、政策費用效益分析(CBA)等模型方法的開發;開展“經濟-能源-環境-健康”綜合嵌套模型的開發。(2)生態環境政策模擬評估研究。開展國家、區域、行業等生態環境政策的模擬分析,針對不同環境治理情景和措施開展費用效益分析、經濟影響分析、環境健康評估等政策評估工作。
研究室主任 :張靜
主 要 成 員:胡溪、趙靜、舒也
生態環境大數據室
(1)生態環境大數據研究。進行生態環境大數據標準規范研究,開展基于大數據的生態環境信息化規劃與頂層設計,負責生態環境大數據、模擬模型及決策支持平臺建設,基于大數據的空氣質量模擬研究。(2)國土空間開發理論方法研究。構建“經濟社會-資源能源-空氣質量預測-環境容量測算-環境承載力預警-產業空間優化調控”的一體化決策方法,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等應用工作。
研究室主任 :盧亞靈
主 要 成 員:李勃,王建童,張鴻宇,趙大地
主要項目
一、財政項目
1.大氣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研究(主持,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大氣司)
2.國土空間“雙評價”和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機制技術支撐(主持,服務部門: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環評司)
3.國家生態環境資產核算體系研究(主持,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規財司)
4.主體功能區生態環保政策落實的評估考核(主持,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規財司)
5.美麗中國環境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主持,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規財司)
6.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戰略研究技術支撐工作(主持,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綜合司)
7.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技術支撐(主持,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污普辦)
8.長江專項岷沱江片區生態環境保護技術與方案研究(主持,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國家長江中心)
9.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資陽市駐點跟蹤研究(主持,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國家長江中心)
10.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主持,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綜合司)
11.我國對外貿易形勢分析及潛在生態環境影響評估(主持,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國際司)
12.生態環境人才隊伍建設(主持,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人事司)
13.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十三五”中期評估與“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參與,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綜合司)
14.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參與,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規財司)
15.面向美麗中國戰略研究(參與,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綜合司)
16.長三角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參與,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綜合司)
17.生態環保推引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參與,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規財司)
18.生態環境經濟形勢分析(參與,服務部門:生態環境部綜合司、應急中心)
二、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
19.中國生態文明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戰略與路線圖研究(2020年,項目組長:王金南)
20.京津冀生態環保一體化的管理措施與調控策略(2018年-2019年,課題負責人:王金南)
21.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若干戰略問題研究(2019年-2021年,課題負責人:蔣洪強)
22.我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經濟社會發展布局戰略研究(課題負責人:王金南)
23.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研究——綠色發展模式與制度保障研究(課題負責人:蔣洪強)
24.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路徑與政策戰略咨詢研究(2020年-2021年,課題負責人:蔣洪強)
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研究試點專項
25.排污許可證管理政策與支撐技術研究(2016年-2020年,牽頭,項目組長:蔣洪強)
26.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制度和管理技術體系研究(2018年-2021年,參與,子課題負責人:劉年磊、胡溪)
27.基于大氣環境質量的綠色GDP核算體系構建與保障制度研究(2018年-2021年,參與,子課題負責人:吳文俊)
四、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
28.水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關鍵技術與示范研究(2013年-2015年,牽頭,課題組長:王金南)
29.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決策支持平臺研究(2012年-2016年,牽頭,課題組長:蔣洪強)
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30.區域空氣質量管理機制創新研究(2015年-2019年,重點項目,聯合承擔,負責人:王金南)
31.中國大氣污染轉移時空特征及環境公平問題研究(2017年-2019年,青年項目,負責人:張偉)
32.大數據驅動的公共管理職能決策平臺及示范應用(重大項目,課題負責人:蔣洪強)
六、國際合作項目
33.“建立中國環境政策的費用效益分析機制(第二期)”(2019年-2020年,能源基金會項目,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34.“建立中國環境政策的費用效益分析機制(第一期)”(2018年-2019年,能源基金會項目,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35.環境政策的費用效益分析框架及案例研究(2016年-2017年,能源基金會項目,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七、地方實踐項目
36.重慶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9年-2020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37.重慶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基本思路研究(2019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38.老龍河、黑溝河及其下游河湖截污治污聯合共治實施方案(環境技術本)編制(2019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39.湖北省生態環境資產核算與“兩山”轉化指數研究(2019年,主持,負責人:吳文俊)
40.滇池流域自然生態資產評估(第二期)(2019年,主持,負責人:吳文俊)
41.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社會治理體系功能效用評估專題研究(2019年,主持,負責人:吳文俊)
42.重慶市空氣質量限期達標規劃深化研究(2019年,主持,負責人:盧亞靈)
43.重慶市揮發性有機物總量減排核算技術方法(2019年,主持,負責人:程曦)
44.石家莊市“三線一單”編制項目(2019年-2020年,主持,負責人:張偉)
45.云浮市“三線一單”編制項目(2019年-2020年,主持,負責人:張偉)
46.湛江市水環境質量底線與分區管控研究(2019年,主持,負責人:段揚)
47.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生態資產核算與生態補償政策體系研究(2019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48.青島市環境政策評估模型采購項目(2019年,主持,負責人:張偉)
49.蘭州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2019年-2020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50.蘭州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2019年-2020年,主持,負責人:劉年磊)
51.內蒙古霍林郭勒市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及綠色發展評估(2018年-2021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52.山東省巨野縣污染源普查項目(2018年,主持,負責人:張偉)
53.重慶市萬州區“三線一單”編制項目(2018年-2019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54.重慶市墊江區“三線一單”編制項目(2018年-2019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55.昆明市機動車控增量、限用量與環境質量改善研究(2018年-2019年,主持,負責人:盧亞靈)
56.寧海縣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2017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57.象山縣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2017年-2018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58.六安市城市環境總體規劃編制(2017年-2018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59.安寧市大氣環境承載力與格局調控研究(2017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60.廊坊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61.寧波市象山縣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2017年-2018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62.淮南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5)(2017年-2018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63.梁平縣環保產業園區規劃(2016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64.廣東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模式研究(2016年,主持,負責人:張偉)
65.北京環境總體規劃(2016-2030年)(2016年-2017年,主持,負責人:王金南)
66.海口國家級新區實施方案環境評估報告(2016年-2017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67.湛江市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規劃(2016年-2017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68.白洋淀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規劃(2016年-2017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69.北京市延慶區綠色GDP核算體系(2016年-2018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70.淮南市環境承載能力評估與產業發展研究(2015年-2016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71.重慶市“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5年-2016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72.衡陽市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規劃(2015年-2016年,主持,負責人:蔣洪強)
學術成果
一、英文期刊
[1]Ceiming Cai, Klaus Hubacek, Kuishuang Feng, Wei Zhang*, Feng Wang, Yu Liu*. Tens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water use in China’s trade: Tele-connections, hidden driver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 54(9) 5365–5375.
[2]Weng Wang, Yongyuan Li, Wei Zhang*, Pan He*, Hongqiang Jiang, Jinnan Wang. China’s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benefits and air pollution in changing global trade [J]. Earth’s Future, 2020,8: e2019EF001354.
[3]Yongsheng Lin, Zhanfeng Dong, Wei Zhang*, Hongyu Zhang. Estimating inter-regional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Taking China’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s an example[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20, 168, 106514.
[4]Wenjun Wu, Peiqi Gao, Qiming Xu, Tianlong Zheng, Jie Zhang, Jinnan Wang, Nianlei Liu, Jun Bi, Yuanchun Zhou, Hongqiang Jiang*. How to Allocate Discharge Permits More Fairly in China?-A New Perspective from Watershed and Regional Allocation Comparison on Socio-Natural Equality[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 684, 390-401.
[5]Wei Zhang, Miaomiao Liu, Klaus Hubacek, Kuishuang Feng, Wenjun Wu, Yu Liu, Hongqiang Jiang, Jun Bi, Jinnan Wang, Virtual flows of aquatic heavy metal emissions and associated risk i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9, 249, 109400.
[6]Jing Zhang, Hongqiang Jiang*, Wei Zhang, Guoxia Ma, Yanchao Wang, Yaling Lu, Xi Hu*, Jia Zhou, Fei Peng, Jun Bi, Jinnan Wang,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China’s Action Plan for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9, 6(4): 524-537.
[7]Yaling Lu, Yuan Wang, Wei Zhang, Klaus Hubacek, Fenfen Bi, Jian Zuo, Hongqiang Jiang, Zengkai Zhang, Kuishuang Feng, Yu liu, Wenbo Xue*. Provincial air pollution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ax of China based on interregional linkage indicator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35: 337-347.
[8]Yaling Lu, Yuan Wang, Like Wang, Hongyu Zhang, Si Zhou, Fenfen Bi, Wei Zhang, Yu Liu, Hongqiang Jiang*, Wenbo Xue*. Provincial analysis and zoning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in China from the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and the trade transfer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9, 249: 109377.
[9]Jia Zhou, Jinnan Wang, Hongqiang Jiang*, Xi Cheng, Yaling Lu, Wei Zhang, Jun Bi, Wenbo Xue, Nianlei Liu.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yellow-label vehicles scrappage subsidy policy: A case stud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of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32: 94-103.
[10]Jia Zhou, JinnanWang*, HongqiangJiang*, DongCao, RenshengTian, JunBi, JingZhang, XiCheng, A review of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emission permit system i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9, 247: 561-569.
[11]Kun Yu, Yang Duan*, Maosheng Zhang, Ying Dong, Luchen Wang, Ye Wang, Xu Guo, Fusheng Hu. Using micro focus 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 to characterize the effects of soil type and soil depth on soil pore characteristics, morphology, and soil compression in Xi’an, China[J].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DOI: 10.1007/s11368-019-02536-8).
[12]Jie Zhang, Shaoqiang Ni, Wenjun Wu*, Xiao Huang, Hongqiang Jiang, Qingquan Li, Jinnan Wang, Guofeng Wu, Conrad Zorn, Chaoqing Yu.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ollutant discharge permit program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Nenjiang River Basi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9, 251, 109501.
[13]Beiming Cai, Wei Zhang*, Klaus Hubacek, Kuishuang Feng, ZhenLiang Li, Yawen Liu, Yu Liu. Drivers of virtual water flows on regional water scarcity in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07: 1112-1122
[14]Zhitao Li, Xiahui Wang*, Jia Li, Wei Zhang*; Ruiping Liu, Zhixiao Song, Guoxin Huang, Linglong Meng. The Economic-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China’s Action Plan for Soil Pollution Control[J]. Sustainability, 2019, 8: 2322.
[15]Wei Zhang, Feng Wang, Jinnan Wang*, et al. Unequal exchange of air pollu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s embodied in China’s export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52(7): 3888-3898.
[16]Wei Zhang, Yu Liu, Kuishuang Feng, et al. Revealing Environmental Inequality Hidden in China’s Inter-regional Trad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52(13): 7171-7181.
[17]Wenjun Wu, Jinnan Wang*, Yang Yu,et al. Optimizing critical source control of five priority-regulatory trace elements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 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management[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8, 235: 761-770.
[18]Jing Zhang, Hongqiang Jiang, Gengyuan Liu,et al. A stud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to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during the five Five-Year Plan period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 176: 629-635.
[19]Yaling Lu, Yuan Wang, Jian Zuo,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concern on haze in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ir quality in urban area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1597-1606.
[20]Pengyan Zhang, Jianjian He, Wei Zhang*, et al. Carbon sources/sinks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s in China based 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 204: 702-711.
[21]Pengyan Zhang, Jianjian He, Wei Zhang*, et al. Regional-Level Carbon Emissions Modelling and Scenario Analysis: A STIRPAT Case Study in Henan Province,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18, 9, 2342.
[22]Li Zhenliang, Jiang Hongqiang *,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Accuracy and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Numbers of Classes in Discretised Solution Method for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6, 10 .
[23]Li Zhenliang, Jiang Hongqiang*, et al.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 and calibration method for simulation the time evolution sludge[J]. Dest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2016, 10:1-10.
[24]Wei Zhang, Jinnan Wang*, Bing Zhang, Hongqiang Jiang, Jun Bi*. Can China comply with its 12th five-year plan on industrial emissions control: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49(8):4816-4824.
二、中文期刊
[1]李永源, 張偉, 蔣洪強, 汪峰, 侯麗麗, 王金南.基于MRIO模型的中國對外貿易隱含大氣污染轉移研究[J].中國環境科學, 2019, 39(02):889-896.
[2]蔣洪強, 劉年磊*, 胡溪, 許開鵬. 我國生態環境空間管控制度研究與實踐進展[J]. 環境保護, 2019, 47(13): 32-36.
[3]馮喆,蔣洪強*, 盧亞靈. 基于大數據方法和SOFM聚類的中國經濟-環境綜合分區研究[J]. 地理科學, 2019, 39(2): 233-251.
[4]李淼泉, 田恬, 陳奔, 李紅華, 吳文俊*, 段揚, 蔣洪強. 流域非點源水污染排放清單估算系統構建[J]. 中國環境管理. 2019. (2): 94-100.
[5]蔣洪強, 盧亞靈, 周思等. 生態環境大數據研究與應用進展[J]. 中國環境管理, 2019, 11(6): 11-15.
[6]盧亞靈, 周佳, 程曦等.京津冀地區黃標車政策的總量減排效益評估[J].環境科學.2018,(6): 2566-2575.
[7]張靜, 段揚, 張偉*等.京津冀區域工業水污染排放空間密度特征研究[J]. 生態環境學報,2018, 27(1): 115-121.
[8]段揚, 秦韜, 王京晶等, 丹江口水庫三維水動力模擬研究[J]. 人民黃河, 2018,40(3): 119-122, 156.
[9]胡溪, 劉年磊, 蔣洪強等. 基于環境質量標準的長江經濟帶水環境承載力評價[J]. 環境保護,2018, (21): 36-40.
[10]蔣洪強, 程翠云, 徐毅等. 關于統籌推進三大攻堅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思考[J]. 環境保護,2018, 46(15).: 7-10.
[11]吳文俊, 蔣洪強, 段揚, 劉年磊, 盧亞靈, 張偉, 于森. 基于環境基尼系數的控制單元水污染負荷分配優化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7, 27(5): 8-16.
[12]盧亞靈, 劉年磊, 程曦, 等. 京津冀區域大氣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7,27(5): 36-40.
[13]盧亞靈, 蔣洪強, 楊勇. “十二五”時期中國環保人才發展時空特征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7,27(11). 6-9.
[14]劉年磊, 盧亞靈, 蔣洪強, 程曦. 基于環境質量標準的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 地理科學進展, 2017, 36(3): 296-305.
[15]張偉, 張杰, 汪峰, 蔣洪強, 王金南, 姜玲*.京津冀工業源大氣污染排放空間集聚特征分析[J]. 城市發展研究, 2017,24(9):81-87.
[16]蔣洪強, 王飛, 張靜, 周佳, 程曦. 基于排污許可證的排污權交易制度改革思路研究[J]. 環境保護, 2017, 45(18):42-45.
[17]蔣洪強, 吳文俊. 生態環境資產負債表促進綠色發展的應用探討[J]. 環境保護, 2017, (17):23-26.
[18]盧亞靈, 蔣洪強, 劉年磊等. 基于新空氣質量標準的全國大氣環境承載力評價[J]. 中國環境監測, 2017(3): 65-72
[19]王金南, 蔣洪強, 何軍, 王夏暉.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方略與任務[J]. 中國環境管理, 2017, 9(6): 2-6.
[20]張偉, 蔣洪強, 王金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態環境保護戰略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 2017, 9(3): 41-45.
[21]蔣洪強, 周佳, 張靜. 基于污染物排放許可的總量控制制度改革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 2017, 9(4):9-12.
[22]張靜,蔣洪強*,周佳. 基于排污許可的環境標準制度改革完善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 2017, 9(4).
[23]蔣洪強, 劉年磊*, 盧亞靈, 張偉. 京津冀地區環境資產負債表編制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 2017,9(6):45-51.
[24]張偉, 劉宇, 姜玲, 等. 基于多區域CGE模型的水污染間接經濟損失評估--以長江三角洲流域為例[J]. 中國環境科學, 2016, 36(9): 2849-2856.
[25]蔣洪強, 張靜, 周佳. 關于排污許可制度改革實施的幾個關鍵問題探討[J]. 環境保護, 2016, 44(23).
[26]蔣洪強, 程曦, 劉年磊, 等. 環保標準實施的費用效益分析框架及對策建議[J]. 環境保護, 2016, 44(14): 25-30.
[27]蔣洪強. 加快推進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落地,確保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解讀[J]. 中國環境管理, 2016, 8(6): 9-11.
[28]蔣洪強. 排污許可證管理政策與支撐技術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 2016, 8(5):109-110.
[29]張靜, 曾維華, 吳舜澤, 等. 一種新的區域環境承載力評價預警方法及應用[J]. 生態經濟(中文版), 2016(2):19-22.
[30]王金南, 張靜, 劉年磊,等. 基于EKC的全面小康中國與發達國家環境質量比較[J]. 中國環境管理, 2016, 8(2):9-15.
[31]蔣洪強, 盧亞靈, 程曦,等. 京津冀區域生態資產負債核算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 2016, 8(1):45-49.
[32]蔣洪強. 排污許可證管理政策與支撐技術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 2016, 8(5):109-110.
[33]蔣洪強, 盧亞靈, 程曦,等. 京津冀區域生態資產負債核算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 2016, 8(1):45-49.
三、內部報告
[1]蔣洪強,張靜,張偉,胡溪,盧亞靈,王克,馬國霞,王彥超,彭菲,賈璐宇.《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的費用效益預評估, 重要環境決策參考, 2019,15(16):1-42.
[2]蔣洪強, 於方, 馬國霞, 吳文俊, 王金南. 國家環境經濟核算體系(綠色GDP 2.0)項目研究進展報告. 重要環境決策參考, 2017, 13(07): 1-31.
[3]王金南, 蔣洪強, 劉年磊, 盧亞靈, 楊勇. 國家環境承載力評估監測預警機制研究, 重要環境決策參考, 2017,13(11): 1-52.
[4]蔣洪強, 張靜, 劉偉京, 李冰, 畢軍. 江蘇省綠色發展評估(2010-2013年)研究報告. 重要環境決策參考,2016,12(4):1-42.
[5]盧亞靈, 蔣洪強, 楊勇, 冶偉峰, 張偉. 霧霾公眾關注度大數據環境形勢分析報告. 重要環境決策參考, 2016,12(9):1-38.
[6]王金南, 蔣洪強, 趙學濤, 張靜, 陳基湘, 曾賢剛. 面向合規和績效的政府環境審計制度框架研究. 重要環境決策參考, 2016,12(10):1-29.
[7]王金南, 蔣洪強, 劉年磊, 張偉, 程曦. 環境政策的費用效益分析框架研究. 重要環境決策參考, 2016,12(12):1-52.
四、出版專著
[1]蔣洪強,劉年磊,盧亞靈,胡溪. 環境承載力評估監測預警的理論方法與實證研究[M]. 中國環境出版社, 2019.
[2]吳文俊,面向責任界定的流域水污染傳輸特征模擬研究[M].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9.
[3]張偉. 中國貿易隱含大氣污染轉移與環境不公平[M]. 中國環境出版集團, 2018.
[4]蔣洪強, 程曦, 周佳, 盧亞靈, 張偉, 劉年磊等. 環境政策的費用效益分析—理論方法與案例[M]. 中國環境出版集團, 2018.
[5]吳文俊,盧亞靈,蔣洪強等. 環境規劃法規模型遴選及標準化應用技術指南[M]. 中國環境出版社, 2017.
[6]蔣洪強,張宏亮 等. 生態環境資產負債表編制技術與應用[M]. 中國環境出版社, 2017.
[7]張偉, 許開鵬, 蔣洪強等. 京津冀區域環境保護戰略研究[M]. 中國環境出版社, 2017.
[8]王金南主編. 控制PM2.5污染:中國路線圖與政策機制[M]. 科學出版社, 2016.
[9]蔣洪強,吳文俊,劉年磊等. 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決策支持系統——方法與實證[M]. 中國環境出版社, 2016.
[10]王金南, 蔣洪強,等. 環境規劃學[M]. 中國環境出版社, 2014.
五、專利
[1]于森,何理,蔣洪強,吳文俊. 一種流域水質-水量聯合調控優化方法. 專利號2017102301162110.
六、軟件著作權
[1]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蔣洪強;楊勇;武躍文,城市環境總體規劃應用系統,軟著登字第4656884號,登記號2019SR1236127。
[2]張靜;蔣洪強;程曦;張偉;胡溪;段揚;吳文俊;盧亞靈;劉年磊;李勃;武躍文;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排污權抵押貸款和排污許可證信息監管系統,軟著登字第4746119號,登記號2019SR1325362。
[3]蔣洪強、楊勇、盧亞靈. 環保人才智能分析與報表定制系統. 軟著登字第3154945號, 2018SR825850.
[4]楊勇、蔣洪強、張偉、武躍文. 環境規劃項目管理系統. 軟著登字第3154347號, 2018SR825252.
[5]蔣洪強、楊勇、武躍文、吳文俊. 水環境數據庫系統. 軟著登字第3153197號, 2018SR824102.
[6]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 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決策支持平臺. 軟著登字第1809228號, 2017SR223944.
[7]李紅華, 吳文俊, 蔣洪強, 段揚. 流域非點源水污染排放清單動態估算平臺. 軟著登字第2003819號, 2017SR418535.
[8]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 國家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平臺. 軟著登字第1789031號, 2017SR203747.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污染場地”項目通過綜合績效評價[11月01日]
- 江蘇省生態產品第四產業發展戰略與路徑研究項目順利結題[09月05日]
- 環境規劃院技術支撐的西藏自治區農村污水治理技術指南印發[03月06日]
-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與我院簽署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合作協議[10月25日]
- 江蘇省生態產品第四產業發展戰略與路徑研究項目啟動會召開[09月19日]
- “雙碳”目標下河南省控煤減煤路徑研究項目順利結題[06月05日]
-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與南京大學在《自然-通訊》聯合發表文章[02月26日]
- 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02月15日]
- 《"雙碳"背景下重點行業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路線圖研究》發布[12月24日]
- 《山西省重點領域行業碳排放控制及達峰研究項目》通過驗收[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