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規院概況
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人事處)
科技發展與國際合作處
計劃財務處
戰略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管理
與政策研究所
水生態環境規劃研究所
大氣環境規劃研究所
生態保護修復
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投資與產業綜合研究所
形勢分析與規劃評估中心
生態環境風險損害
鑒定評估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規劃與政策
模擬技術中心
生態環境工程咨詢中心
土壤保護與景觀設計中心
碳達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黃河生態保護研究中心
重金屬環境風險防控
研究中心
氣候投融資研究中心
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態環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聯合研究中心
環境保護稅研究中心
農村環境保護中心
生態環境補償研究中心
生物多樣性與
自然保護地研究中心
美麗中國研究中心
無廢社會創新中心
新污染物與環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與減排研究中心
企業綠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與經濟
核算中心
EOD創新中心
水生態研究中心


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之一,區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是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于2014年成立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京津冀中心”),重點開展區域水資源供給與水環境保護研究、區域大氣質量協同控制與改善研究、區域生態保護與生態格局修復研究、區域生態環保政策體制機制創新研究等相關工作,致力于提高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與管理水平,為中央及京津冀地方政府制定相關政策規劃提供決策建議。
平臺主要研究方向為:(1)美麗京津冀戰略規劃與成效評估研究;(2)區域重大生態環境問題解決方案研究;(3)區域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創新研究;(4)區域生態環保重大工程項目咨詢。
主 任:蔣洪強
執行主任:張偉
副主任:燕麗、葉維麗、韓玉花、尹立峰、李丹、胡溪
聯絡人:胡溪
電 話:+86-010-84948741-210
成 員:張靜、趙靜、舒也、盧亞靈、張鴻宇、李勃
段揚、王晶晶、韓旭、徐怒潮
重要學術成果
一、開展的研究項目
[1]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頂層設計與制度研究
[2]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綜合方案的優化與評價;
[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及主要區域空氣質量改善路線圖研究;
[4]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國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和政策路線圖研究(課題5);
[5]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原城市群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和整體技術方案研究(課題6);
[6]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總理基金):聊城市“一市一策”跟蹤研究;
[7]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區域空氣質量管理手段與機制;
[8]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大氣污染轉移的時空特征及環境公平問題研究;
[9]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京津冀生態環保一體化的管理措施與調控策略;
[10]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我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經濟社會發展布局戰略研究;
[11]能源基金會項目: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落地方案研究;
[12]能源基金會項目: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及管理機制研究;
[13]能源基金會項目:建立中國環境政策的費用效益分析機制(第一期);
[14]重大水專項項目:京津冀區域水環境質量綜合管理與制度創新研究;
[15]重大水專項課題:京津冀地區水環境保護戰略及其管理政策研究;
[16]重大水專項課題:水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關鍵技術與示范研究;
[17]生態環境部財政預算項目:京津冀區域協同環境保護
[18]生態環境部財政預算項目:“十四五”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及政策創新研究;
[19]生態環境部財政預算項目:區域大氣環境管理及重污染天氣應對;
[20]生態環境部財政預算項目:排污權交易綜合管理;
[21]生態環境部財政預算項目:基于流域水質改善的水固定源減排機制、技術研究與實施;
[22]生態環境部財政預算項目:入河、入海排污口信息管理分系統;
[23]生態環境部財政預算項目:“十四五”海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二、撰寫的決策專報
[1]政策文件:關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區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改革創新的實施意見(提交生態環境部并采納);
[2]政策文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提交生態環境部并采納);
[3]政策文件: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作機制實施方案(提交生態環境部并采納);
[4]政策文件:關于開展火電、造紙行業和京津冀試點城市高架源排污許可證管理工作的通知》(環水體〔2016〕189號)(附件形式發布);
[5]研究專報:關于完善北方農村散煤取暖清潔能源改造的建議;
[6]研究專報:生態環境部推動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工作進展情況(2018年和2019年);
[7]研究專報:關于進一步完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機制的建議;
[8]研究專報:《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階段評估報告;
[9]研究專報: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專題調研報告;
[10]研究專報:京津冀區域環境承載力試點評價報告;
[11]重要環境決策參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的費用效益預評估,2019,第15卷第16期(總第270期);
[12]重要環境決策參考:中國338城市PM2.5年均濃度達標時間路線圖,2018,第14卷第23期(總第254期);
[13]重要環境決策參考:2017年全國涉水行業排污許可證發放管理評估研究,2018,第14卷第8期(總第239期)(獲部長批示);
[14]重要環境決策參考:中美最近貿易爭端的環境影響分析及對策建議,2018,第14卷第9期(總第240期)。
三、發表的學術論文
[1]Wei Zhang, Feng Wang, Klaus Hubacek, Yu Liu, Jinnan Wang*, Kuishuang Feng, Ling Jiang, Hongqiang Jiang, Bing Zhang and Jun Bi*. Unequal exchange of air pollu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s embodied in China’s export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52, 3888?3898
[2]Wei Zhang, Yu Liu, Kuishuang Feng, Klaus Hubacek, Jinnan Wang*, Miaomiao Liu, Ling Jiang, Hongqiang Jiang, Nianlei Liu, Pengyan Zhang, Ying Zhou and Jun Bi*. Revealing environmental injustice hidden in China’s inter-regional trad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52 (13): 7171–7181
[3]Wei Zhang, Jinnan Wang*, Bing Zhang, Hongqiang Jiang, Jun Bi*. Can China comply with its 12th five-year plan on industrial emissions control: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49(8):4816-4824.
[4]Beiming Cai, Klaus Hubacek, Kuishuang Feng, Wei Zhang*, Feng Wang, Yu Liu*. Tens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water use in China’s trade: Tele-connections, hidden driver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 54(9) 5365–5375.
[5]Feng Wang; Ling Jiang*; Yu Liu; Beiming Cai; Wei Zhang*, Hongqiang Jiang; Haoran Pan; Fengying Li. Consumption-based cost accounting of China's regional air pollution burde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已接收)
[6]Jia Zhou, Jinnan Wang, Hongqiang Jiang*, Xi Cheng, Yaling Lu, Wei Zhang, Jun Bi, Wenbo Xue, Nianlei Liu.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yellow-label vehicles scrappage subsidy policy: A case stud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of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32: 94-103.
[7]Jing Zhang, Hongqiang Jiang*, Wei Zhang, Guoxia Ma, Yanchao Wang, Yaling Lu, Xi Hu*, Jia Zhou, Fei Peng, Jun Bi, Jinnan Wang,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China’s Action Plan for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9, 6(4): 524-537.
[8]Yongsheng Lin, Zhanfeng Dong, Wei Zhang*, Hongyu Zhang. Estimating inter-regional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Taking China’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s an example[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20, 168: 106514
[9]Zhang Jing, Jiang H.Q., Liu G.Y., Zeng W.H., A Stud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to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during the Five Five-Year-Plan Period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 176:629-635.
[10]Lu Yaling, Wang Y, Zuo J,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concern on haze in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ir quality in urban area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s637–638:1597-1606.
[11]盧亞靈, 周佳, 程曦, 張偉, 蔣洪強.京津冀地區黃標車政策的總量減排效益評估[J].環境科學, 2018, 39(06): 2566-2575.
[12]張靜, 段揚, 張偉*, 蔣洪強.京津冀區域工業水污染排放空間密度特征研究[J].生態環境學報,2018,27(01):115-121.
[13]盧亞靈, 劉年磊,程曦等. 京津冀區域大氣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7,27(5): 36-40.
[14]張偉, 張杰, 汪峰, 蔣洪強, 王金南, 姜玲*.京津冀工業源大氣污染排放空間集聚特征分析[J]. 城市發展研究, 2017,24(9):81-87.
[15]姜玲, 汪峰, 張偉*, 劉宇, 田遠. 基于貿易環境成本與經濟受益權衡的省際大氣污染治理投入公平研究——以泛京津冀區域為例[J]. 城市發展研究, 2017,24(9):72-80.
[16]姜玲, 葉選挺, 張偉. 差異與協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政策量化研究[J]. 中國行政管理, 2017,(8):126-132.
[17]王金南,王慧麗,雷宇.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及建議[J]. 環境保護, 2017,(21):12-16.
[18]張偉, 蔣洪強, 王金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態環境保護戰略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 2017,9(3): 41-45.
[19]蔣洪強, 劉年磊*, 盧亞靈, 張偉. 京津冀地區環境資產負債表編制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 2017,9(6):45-51.
[20]賀晉瑜, 燕麗*, 王彥超等. 我國PM2.5濃度分階段改善目標情景分析[J]. 環境科學, 2019, 40(05): 40-46.
[21]杜小申, 燕麗*, 賀晉瑜, 汪旭穎, 王克, 張瑞芹. 安陽市典型工業源PM2.5排放特征及減排潛力估算[J]. 環境科學, 2019, 40(05): 2043-2051.
[22]賀晉瑜, 燕麗*, 雷宇, 王慧麗, 汪旭穎, 丁哲. 京津冀地區燃煤鍋爐PM2.5減排潛力分析[J]. 中國環境科學, 2017, 37(04): 1247-1253.
四、出版的學術著作
[1]張偉, 許開鵬, 蔣洪強等. 京津冀區域環境保護戰略研究[M]. 中國環境出版社, 2017.
[2]蔣洪強,劉年磊,盧亞靈,胡溪. 環境承載力評估監測預警的理論方法與實證研究[M]. 中國環境出版社,2019.
[3]蔣洪強,程曦,周佳,盧亞靈,張偉,劉年磊等. 環境政策的費用效益分析—理論方法與案例[M]. 中國環境出版社,2018.
[4]張偉. 中國貿易隱含大氣污染轉移與環境不公平[M]. 中國環境出版社,2018.
[5]葉維麗,吳悅穎,王金南,張炳. 水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關鍵技術與示范研究[M]. 中國環境出版社,2018.
[6]葉維麗, 盧瑛瑩, 梁亦欣, 萬寶春, 劉雅玲. 水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與交易技術方法[M]. 中國環境出版社,2018.
五、學術獲獎情況
[1]張靜, 段揚, 張偉*, 蔣洪強. 京津冀區域工業水污染排放空間密度特征研究[A]. 環境科學學會年會[C]. 二等獎
[2]盧亞靈, 周佳, 程曦, 張偉, 蔣洪強. 京津冀黃標車淘汰政策減排效益分析[A]. 環境科學學會年會[C]. 三等獎
張偉, 王金南, 蔣洪強, 劉年磊, 周穎. Revealing Environmental Inequality Hidden in China’s Inter-Regional Trad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ES&T’s Best Papers of 2018.

- 環境規劃院召開京津冀區域環境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座談會[06月14日]
- 《基于水質目標的流域排放標準限值制定技術指南》等標準發布[09月30日]
- 京津冀環境治理青年學者論壇成功召開[12月14日]
- 廊坊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試點工作啟動會順利召開[0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