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規院概況
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人事處)
科技發展與國際合作處
計劃財務處
戰略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管理
與政策研究所
水生態環境規劃研究所
大氣環境規劃研究所
生態保護修復
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投資與產業綜合研究所
形勢分析與規劃評估中心
生態環境風險損害
鑒定評估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規劃與政策
模擬技術中心
生態環境工程咨詢中心
土壤保護與景觀設計中心
碳達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黃河生態保護研究中心
重金屬環境風險防控
研究中心
氣候投融資研究中心
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態環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聯合研究中心
環境保護稅研究中心
農村環境保護中心
生態環境補償研究中心
生物多樣性與
自然保護地研究中心
美麗中國研究中心
無廢社會創新中心
新污染物與環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與減排研究中心
企業綠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與經濟
核算中心
EOD創新中心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
研究中心
水生態研究中心

我院王金南院士團隊成果入選ES&T期刊最佳論文
近日,在環境學科國際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公布的2018年度11篇“最佳論文”中,我院王金南院士團隊牽頭發表的研究類論文“Revealing Environmental Inequality Hidden inChina's Inter-regional Trade”入選該期刊2018年度環境政策類最佳論文(DOI: 10.1021/acs.est.8b00009)。
2018年度ES&T“最佳論文”從去年該雜志出版的1529篇論文中挑選出來,分為環境科學、環境技術、環境政策和專題報道四類。其中,每種類型中分別包含第一、第二和第三名(Top paper,First Runner-Up, Second Runner-Up)。本項成果被評為環境政策類第一名(Top paper)。據悉,這是中國研究團隊成果首次入選ES&T環境政策類Top paper。
該成果第一作者為我院環境規劃與政策模擬重點實驗室主任助理張偉博士,通訊作者為王金南院士和南京大學畢軍教授。論文共同作者包括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的劉宇研究員(并列一作)、南京大學劉苗苗博士、馬里蘭大學Klaus Hubacek教授和馮奎雙副教授、我院重點實驗室蔣洪強研究員、周穎研究員和劉年磊副研究員、中央財經大學姜玲教授、河南大學張鵬巖副教授。
該項成果采用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結合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評估了中國省際貿易隱含的大氣污染排放轉移和經濟收益轉移,并構建了環境公平指數評估中國產業分工協作中存在的區域環境不公平程度。結論顯示:中國各區域和省份在開展區域分工協作和貿易過程中,存在顯著的環境不公平現象。沿海發達省份將62%?76%的消費端大氣污染轉移到其他省份,但是卻將70%左右的增加值收益留在了本地。貴州、寧夏、云南等西部欠發達省份在與發達省份開展貿易過程中,不但承擔了大氣污染的凈流入,同時由于處于國內價值鏈底端,也無法獲得經濟收益。對上述區域分工協作過程中的環境不公平問題的探討可以為我國劃分區域大氣污染治理責任提供參考。
該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71603097)和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71433007)以及大氣專項(# 2016YFA0602500)等項目資助。
獲獎來源:Sedlak, D.L., 2019. ES&T’s Best Papers of 2018. Environ. Sci. Technol. 53, 3343-3344.
沒有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