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規院概況
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人事處)
科技發展與國際合作處
計劃財務處
戰略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管理
與政策研究所
水生態環境規劃研究所
大氣環境規劃研究所
生態保護修復
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投資與產業綜合研究所
形勢分析與規劃評估中心
生態環境風險損害
鑒定評估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規劃與政策
模擬技術中心
生態環境工程咨詢中心
土壤保護與景觀設計中心
碳達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黃河生態保護研究中心
重金屬環境風險防控
研究中心
氣候投融資研究中心
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態環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聯合研究中心
環境保護稅研究中心
農村環境保護中心
生態環境補償研究中心
生物多樣性與
自然保護地研究中心
美麗中國研究中心
無廢社會創新中心
新污染物與環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與減排研究中心
企業綠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與經濟
核算中心
EOD創新中心
水生態研究中心

發表日期:2023年11月01日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聯合北投集團
共同打造城市綠心森林公園
斬獲2023年度“綠色設計國際大獎”
10月26日,2023年度綠色設計與綠色制造(柏林)國際論壇暨綠色專項與氣候變化對話會在德國柏林成功舉辦。本次論壇共有來自德國、中國、美國、意大利、格魯吉亞、法國、丹麥、挪威、芬蘭等十多余國家,線上線下三萬三千余位專業代表參會。會上揭曉了本年度“綠色設計國際大獎”和“綠色設計國際貢獻獎”榜單,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聯合北投集團申報的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成功獲選。“綠色設計國際大獎”是世界綠色設計論壇設立的國際性、公益性獎項,旨在表彰以綠色設計為理念,積極應用綠色技術、綠色材料、綠色能源、綠色裝備、綠色建筑、綠色生產方式,實現可循環、可持續、無害化,有助于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各類產品。該獎項肯定了我院在生態環境修復與景觀設計領域的工作與成效。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由東方化工廠、造紙七廠等多個老舊工業廠區以及3個行政村構成,總面積11.2平方公里。該區域面臨土壤污染嚴重、村貌老舊等雙重壓力,風險隱患、治理難度與治理成本極大。城市綠心通過采用“近自然、留彈性、活文化”的綠色設計理念,創新構建了面向大型復雜污染場地綠色修復和可持續風險管控的“綠色修復-監控預警-污染防控-彈性管控-價值提升”的關鍵技術體系,實現了棕地與景觀價值融合提升,探索出了歷史污染密集區以及大型復雜污染場地與生態景觀高度融合、污染場地韌性修復與未來土地開發利用高度融合的創新模式,解決了大規模工程化修復治理造成的周期長、成本高和二次環境影響大等問題,并結合自身地緣屬性與文化特質,實現了老舊工業基地的成功轉型,塑造了城市新經濟的增長極,為京津冀乃至世界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區提供了示范樣板。

在景觀設計方面,保留原有6000余株大喬木的基礎上,新植與生態本底相契合的喬木及亞喬木114種、13萬株,約50多種野生動物在生態保育區內安家,包括灰臉鵟鷹、雀鷹、縱紋腹小鸮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設計中加入海綿、韌性元素,利用綠心內的微丘綠脈地形組織雨水,通過雨水花園、景觀湖、運河故道、植草溝等方式傳輸和匯集雨水,區域蓄水量達105萬立方米,實現50年一遇洪水不外排的規劃目標。2022年城市綠心區域雨水利用約195萬立方,園區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80%。

在生態修復方面,已實現廠區污染土壤及地下水100%安全管控,空氣負氧離子年平均值可達3700個/cm3,園區空氣特征監測指標的平均濃度從2019年的4.1 μg/m3下降至2023年的0.4 μg/m3,優于國家和歐盟的相關評價標準,首年形成森林碳匯量約5028噸二氧化碳當量。在經濟成本效益方面,周邊土壤效益為10.08億元,土壤風險改善的健康效益為1.22億元,地下水水質改善效益為0.63億元,生態服務價值為1.41億元,增加稅收1.32億元,增加居民收入7.81億元,新增就業崗位5482個,帶動區域GDP大幅增長,產生總效益為65億,效益費用比高達2.17。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土壤保護與景觀設計中心長期致力于我國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標準制定、美麗中國水土環境污染治理與生態景觀提升、綠色修復與可持續棕地利用等方面研究,并在北京通州區、大興區、密云區,張家口懷來縣、天津、四川南充等污染地塊開展棕地景觀設計試點工程,明晰棕地景觀實施路徑與利用潛力。我們愿與相關單位和組織加強合作交流,共同推動我國污染土壤綠色低碳可持續修復與棕地景觀設計的發展。
相關專題: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信息
相關信息:
打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