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規院概況
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人事處)
科技發展與國際合作處
計劃財務處
戰略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管理
與政策研究所
水生態環境規劃研究所
大氣環境規劃研究所
生態保護修復
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投資與產業綜合研究所
形勢分析與規劃評估中心
生態環境風險損害
鑒定評估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規劃與政策
模擬技術中心
生態環境工程咨詢中心
土壤保護與景觀設計中心
碳達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黃河生態保護研究中心
重金屬環境風險防控
研究中心
氣候投融資研究中心
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態環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聯合研究中心
環境保護稅研究中心
農村環境保護中心
生態環境補償研究中心
生物多樣性與
自然保護地研究中心
美麗中國研究中心
無廢社會創新中心
新污染物與環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與減排研究中心
企業綠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與經濟
核算中心
EOD創新中心
水生態研究中心

發表日期:2024年12月01日
我院成功舉辦第七屆流域水質目標精細化管理
暨科技創新助力“十五五”水生態環境保護研討會
2024年11月25-26日,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和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主辦,四川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黃河生態保護研究中心等單位承辦,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等單位協辦的第七屆流域水質目標精細化管理暨科技創新助力“十五五”水生態環境保護研討會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舉辦。來自生態環境領域的院士、專家學者、各級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及其直屬科研單位代表參加了會議。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劉靜副司長、綜合司張華平副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嚴剛副院長、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華太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水處處長芮永峰主持開幕式。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劉華太副廳長表示,四川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以能釀出美酒的標準,想方設法保護好上游水質”的殷殷囑托,立足“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戰略定位,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堅決打好打贏碧水保衛戰,有效解決了一大批突出水生態環境問題,2023年,全省203個國控斷面和142個省控斷面已全部達到優良水平,長江黃河干流連續7年達到或優于II 類水質,實現“川江碧水浩蕩東流”。

水生態環境司劉靜副司長指出,生態環境部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補短板、防風險、強生態、提能力、抓示范,推動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4年1-10月,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9.1%,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要加快構建“三水”統籌治理的大保護格局,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謀劃“十五五”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總體思路、目標指標、重點任務和治理項目,著力破解新時期流域保護治理難題,大力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張華平副司長指出,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以高水平保護支撐區域重大戰略實施,相關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長江干流連續四年、黃河干流連續兩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在今后工作中,要統籌保護和發展,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守牢生態安全風險底線,構建流域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開展“十五五”區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思路研究,以高水平保護支撐流域高質量發展、推動區域重大戰略實施。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嚴剛副院長對參會嘉賓表示了熱烈歡迎,闡明每年一次的流域水質目標精細化管理研討會,是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著力打造的“科學-技術-管理”全鏈條貫通的對外交流合作平臺,通過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從業人員之間的充分交流、深入討論、集思廣益,為面向美麗中國建設的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會議邀請13位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學者與行業專家做線上線下結合的主旨報告,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王東副總工程師、馬樂寬副所長和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李淼研究員主持。
王浩院士作了題為“生態調度之人—魚博弈”的主旨報告,從河流倫理和技術視角,介紹了基于三次博弈的水庫群生態調度理論在長江上游巨型水庫群的實踐應用,為解決全球水庫調度中生態與經濟目標沖突問題提供了新質生產力。侯立安院士以“新時代河湖新污染物防控策略”為題,分享了我國河湖新污染物現狀與問題、新污染物控制技術研究進展,提出了以源頭控制、過程管控、風險評估、末端治理為方向,加強科技創新和政策機制“兩個支撐”的新污染物防控關鍵路徑。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夏青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徐軍研究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段辛斌研究員等專家分享了水安全保障、淡水生態修復、長江十年禁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曹宏斌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譚周亮研究員等專家從工業過程、污水生物處理等角度,分享了水處理行業減污降碳的路徑與實踐。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魏源送研究員、清華大學李淼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金鵬康教授等專家從鄱陽湖總磷控制、復雜環境系統中的“兩周外”問題、黃河中上游能源開發污染控制等視角,分享了水生態環境保護中關鍵問題的治理策略。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馬樂寬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段洪濤研究員、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石成春正高級工程師等專家分享了“十五五”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思路、流域智慧管理、山頂到海洋系統治理的思路和實踐。
會議同時設置8個專題論壇,共計安排了72個學術報告。專題論壇一從水生態環境空間分區、水生態監測與評價、水生態考核、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等方面,開展了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與管理的全面交流。專題論壇二以流域污染溯源與清單管控為重點,分享了定量精準溯源技術、流域污染源解析、氮磷輸出通量估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專題論壇三從河湖健康評價、水量水質保障、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湖泊水華控制等角度分享了水生態環境綜合評估與修復的研究成果。專題論壇四聚焦小流域,在流域“三水”統籌分區管理、流域污染源高精度清單構建、綠色治理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專題論壇五以陸海氮磷循環過程與統籌管控為主線,在流域-海灣陸海協同治理與管控、農業面源氮磷調控、山頂到海洋的系統保護治理、入海河流域總氮治理與管控等方面,開展了陸海統籌治理的交流探討。專題論壇六圍繞地下水質量標準、土壤地下水協同管理、國際地下水管理經驗、在產企業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等方面,開展了地下水環境質量管理與協同防控交流。專題論壇七以水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與創新為主線,在非點源污染負荷模擬、“數智化”管理、流域水環境容量博弈分配、河流季節性藻華主控因素閾值研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專題論壇八從煤礦高礦化度礦井水綜合利用、高寒高海拔地區城鄉污水處理、引黃灌區退水水質管控、流域氮磷污染物通量、流域“三水”統籌的標準實踐等方面,深入探討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手段。
本次研討會的成功召開,達到了交融學術智慧,共享成功經驗,碰撞思想火花的預期效果。下一步,我院將繼續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持續推進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研究,積極探索流域精細化管理方法和路徑,深入研究流域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為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相關專題: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信息
相關信息:
打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