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規院概況
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人事處)
科技發展與國際合作處
計劃財務處
戰略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管理
與政策研究所
水生態環境規劃研究所
大氣環境規劃研究所
生態保護修復
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投資與產業綜合研究所
形勢分析與規劃評估中心
生態環境風險損害
鑒定評估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規劃與政策
模擬技術中心
生態環境工程咨詢中心
土壤保護與景觀設計中心
碳達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黃河生態保護研究中心
重金屬環境風險防控
研究中心
氣候投融資研究中心
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態環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聯合研究中心
環境保護稅研究中心
農村環境保護中心
生態環境補償研究中心
生物多樣性與
自然保護地研究中心
美麗中國研究中心
無廢社會創新中心
新污染物與環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與減排研究中心
企業綠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與經濟
核算中心
EOD創新中心
水生態研究中心

發表日期:2023年09月15日
成果速遞|《中國機動車“減污降碳”目標、路徑、效益分析與政策建議》
報告發布
機動車是二氧化碳與大氣污染物的共同排放大戶,其零排放對我國實現“美麗中國”及“雙碳”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在能源基金會的支持下,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針對“碳達峰”及“美麗中國”空氣質量目標驅動下的機動車碳污減排需求、2020-2035年分區域機動車清潔路徑及對應的碳污減排、空氣質量改善、環境健康收益等關鍵問題開展研究,提出推動機動車零排放進程的政策建議,并完成了《中國機動車“減污降碳”目標、路徑、效益分析與政策建議》報告。
研究背景
與歐美發達國家先解決環境問題后轉入碳排放控制不同,中國當前同時面臨“美麗中國”建設和“碳達峰碳中和”雙重挑戰。機動車作為二氧化碳與大氣污染物的共同排放大戶,同時也是PM2.5、O3污染的重要貢獻源,其零排放對我國實現“美麗中國”及“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預計中國機動車保有量仍將持續增長,若不采取強有力的管控政策,將會帶來更多的化石燃料消耗以及碳污排放,給氣候變化應對、空氣質量改善以及公眾健康保護造成較大壓力。此外,由于中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冬季氣溫迥異等因素,都會影響機動車零排放路徑的選擇。因此,亟需考慮不同區域及不同車型差異,優化、推進道路交通零排放進程,以支撐實現“美麗中國”與“雙碳”目標。
研究內容
本報告主要包括3方面研究內容,不同研究內容間的邏輯關系見圖1所示。內容一以“美麗中國”與“碳達峰”兩大戰略目標為約束,“自上而下”量化兩大戰略目標驅動下的道路交通碳污減排需求;內容二考慮機動車清潔路徑的技術可行性及區域差異性,“自下而上”從減排供給側提出全國及不同分區機動車減污降碳協同控制路徑;內容三量化模擬任務二提出的不同機動車清潔路徑的碳污排放量、空氣質量改善及環境健康效益。最后,綜合考慮不同機動車清潔路徑的空氣質量改善及環境健康效益,提出推動機動車零排放進程的政策建議。
考慮到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及其對機動車清潔路徑選擇的影響,本研究根據2020年人均GDP將全國劃分為3個區域:人均GDP超過7萬的發達區域(區域A,第一梯隊)、人均GDP為3萬-5萬的欠發達區域(區域C,第二梯隊)、介于兩者之間的發展中區域(區域B,第三梯隊)。并將機動車類型分為出租車、其他微輕型客車、公交車、中大型客車、微輕型貨車和中重型貨車。此外,本研究針對2020-2035年機動車清潔路徑設置了溫和、激進兩種情景;各情景中,均考慮了排放標準升級、新能源汽車滲透、燃油經濟性提升和公轉鐵水4種機動車清潔措施。

圖1 研究框架
研究結果?。?)全國“美麗中國”與“碳達峰”目標約束下的機動車碳污減排需求
在全國“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約束下,考慮各行業之間的耦合關系,全國道路交通CO2排放需要于2024年-2026年左右達峰,峰值約為11.6-13.0億噸左右。在“美麗中國”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約束下,若到2035年全國PM2.5年均濃度降至25μg/m3,NOx、VOCs、PM2.5排放總量相比2020年需減少32%、32%、36%左右,考慮到道路交通源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及其污染減排潛力,建議道路交通NOx、VOCs、PM2.5在2020年的基礎上分別應減排45%、40%和30%左右;若到2035年將全國PM2.5年均濃度控制到更低水平,機動車領域需要更大的減排力度。
?。?)不同機動車清潔路徑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機動車清潔路徑溫和情景下,2020-2035年期間全國機動車CO2排放量上升3.4%,CO2排放量將在2027年左右達峰,峰值約為13億噸。在激進情景下,2020-2035年期間全國機動車CO2排放量下降29%,其CO2排放量將在2024年左右達峰,峰值約為12.18億噸。
(3)不同機動車清潔路徑下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本研究在設計機動車清潔路徑過程中,僅考慮了汽車使用階段燃料消耗排放;且假設傳統能源汽車在使用階段均為達標排放;且未區分插電混動等不同新能源技術,即假設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階段直接排放為零。在機動車清潔路徑溫和情景下,2035年全國機動車NOx、VOCs和PM2.5排放量分別約為341、71和2萬噸,相比2020年分別下降45%、58%和70%;在激進情景下NOx、VOCs和PM2.5排放量分別約為198、44和1萬噸,相比2020年分別下降68%、74%和80%。
?。?)不同機動車清潔路徑下碳污減排驅動力分解
不同清潔措施對CO2減排的貢獻大小排序:新能源汽車滲透>燃油經濟性提升>公轉鐵水,由于我國目前排放標準未考慮CO2,所以排放標準升級對CO2減排沒有貢獻。對于大氣污染物減排,排放標準升級的貢獻最大,但在2025年后逐步趨緩;新能源汽車滲透是第二大驅動力,其貢獻在2025年后逐漸凸顯;尤其在激進情景中,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對NOx和VOCs減排的貢獻基本與排放標準升級持平。

圖2 溫和情景下碳污減排驅動力分解

圖3 激進情景下碳污減排驅動力分解
?。?)不同機動車清潔路徑下的空氣質量改善效果
2020-2035年,在機動車清潔路徑溫和情景下,全國、區域A、區域B和區域C 的PM2.5濃度分別可下降3.0μg/m3、3.4μg/m3、3.3μg/m3、2.0μg/m3, 暖季(5-10月)O3日最大8小時濃度均值分別下降6μg/m3、8μg/m3、7μg/m3、5μg/m3。在激進情景下,2020-2035年全國、區域A、區域B和區域C的 PM2.5濃度分別可下降4.3μg/m3、4.6μg/m3、4.6μg/m3、3.0μg/m3,O3濃度分別下降8μg/m3、10μg/m3、8μg/m3、6μg/m3。
?。?)不同機動車清潔路徑下的環境健康收益
在機動車清潔路徑溫和情景下,與2020年相比,到2035年全國可避免約13萬人過早死于PM2.5和O3暴露,占2020年全國PM2.5和O3總暴露相關過早死亡人數的11%,其中分別避免約9.15萬和3.89萬人過早死于大氣PM2.5污染暴露和O3污染暴露。在激進情景下,與2020年相比,到2035年全國總避免17萬人過早死于PM2.5和O3暴露,占2020年全國PM2.5和O3總暴露相關過早死亡人數的14%,其中可分別避免約12.26萬和4.96萬人過早死于大氣PM2.5污染暴露和O3污染暴露。
相關專題: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信息
相關信息:
打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