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規院概況
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人事處)
科技發展與國際合作處
計劃財務處
戰略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管理
與政策研究所
水生態環境規劃研究所
大氣環境規劃研究所
生態保護修復
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投資與產業綜合研究所
形勢分析與規劃評估中心
生態環境風險損害
鑒定評估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規劃與政策
模擬技術中心
生態環境工程咨詢中心
土壤保護與景觀設計中心
碳達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黃河生態保護研究中心
重金屬環境風險防控
研究中心
氣候投融資研究中心
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態環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聯合研究中心
環境保護稅研究中心
農村環境保護中心
生態環境補償研究中心
生物多樣性與
自然保護地研究中心
美麗中國研究中心
無廢社會創新中心
新污染物與環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與減排研究中心
企業綠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與經濟
核算中心
EOD創新中心
水生態研究中心

發表日期:2020年07月31日
《區域大氣承載力與空氣質量改善路徑》通過專家驗收
2020年7月30日,大氣攻關項目管理辦公室在北京市寬溝會議中心召開了“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課題驗收會”。會議邀請了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單位專家,針對項目的28個課題進行了驗收。
我院作為《區域大氣承載力與空氣質量改善路徑》課題的負責單位參加了課題驗收,課題負責人雷宇研究員匯報了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核心產出和對政策的支撐情況。課題分析了近20年“2+26”城市的大氣自凈能力變化特征,描述了氣象條件變化對城市和區域PM2.5年均濃度的影響范圍,測算了2000–2019年間的典型氣象年、最不利和最有利氣象年的區域和城市環境容量,解構和量化了重污染案例的自凈容量精細化動態變化;解析了京津冀未來到2035年乃至2050年社會經濟發展模式,提出了京津冀區域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經濟區域的路線圖;建立了城市尺度自下而上的綜合模型分析方法,通過“社會經濟-能源-排放-空氣質量”全鏈條分析,得到了京津冀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細化路線圖,并制訂了體現差異化分類指導的“2+26”城市“一市一策”綜合解決方案。
課題研究成果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等環境政策的編制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對《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終期評估和打贏藍天保衛戰年度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專家一致同意該課題通過驗收。我院將在進一步梳理總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十四五”期間空氣質量改善的任務、工程、政策等提出建議,支持區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和社會經濟轉型發展。

相關專題: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信息
相關信息:
打印本頁